2025
11-01
11-01
Pebble:一个Python多线程和多进程利器!
Pebble是一个强大的Python库,旨在简化多线程和多进程编程。它提供了一个简洁易用的API,让开发者能够轻松地管理线程和进程,并处理潜在的错误和超时,从而构建高性能、响应迅速的应用程序。
继续阅读 >
PHP 代码分享
MongoDB 教程
正则表达式
jQuery 教程
JavaScript 代码片段
PHP7 教程
Pebble是一个强大的Python库,旨在简化多线程和多进程编程。它提供了一个简洁易用的API,让开发者能够轻松地管理线程和进程,并处理潜在的错误和超时,从而构建高性能、响应迅速的应用程序。
继续阅读 >
听到 AOT(Ahead-of-Time)编译,第一反应可能是“编译就是把代码变成机器码吗?那不都是 JIT(Just-in-Time)在运行时做的吗?”其实,AOT 就是在程序运行之前,把你的源码或中间码直接编译成可执行文件或者本地库。优点显而易见:启动更快、依赖更少、代码更安全一点;缺点是灵活性、兼容性、调试体验可能没那么友好。
继续阅读 >
Python 的垃圾回收机制(Garbage Collection, 简称 GC)是一个很容易在面试中被问到的问题。很多人平时写代码时几乎不需要关心内存释放,但当面试官问起“Python 是怎么自动管理内存的”时,往往就说不太清楚。其实 Python 的 GC 并不神秘,它的核心逻辑很朴素,只要理解“引用计数”加“循环引用检测”这两个机制,就能把问题讲明白。
继续阅读 >
其他编程语言起起落落,而 Python 却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稳稳地成为了各类开发者(从新手到资深专业人士)的首选之一。无论您是在开发智能系统,还是搭建以数据为基础的工作流,在软件的构建、扩缩与优化过程中,Python 都发挥着关键作用。
继续阅读 >
二分查找几乎是算法面试里的常客。它的本质是“在有序空间里对半缩小不确定区间”,时间复杂度 O(log n)、空间 O(1),实现却常被边界细节绊倒。下面用通俗的方式把二分查找讲清楚:先给出最常用的迭代版本,再补充递归写法与“查左边界/右边界”的实战模板,最后用若干例子收尾。
继续阅读 >
Python 3.14 自2025年10月7日发布以来,已在技术社区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与评测资料。目前国内的相关文章大多译自国外大神的博客文章,内容都很“高大上”,但在普遍适用性方面尚缺乏贴近实际的基础案例。为此,本文旨在提供一个通用的实践示例,作为后续深入研究和学习的baseline
继续阅读 >
根据2024年度Python开发者调查数据,Web开发重新兴起,46%的开发者使用Python进行Web开发,这与前三年的下降趋势形成了转折。同时,AI和数据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Python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将基于最新的行业数据和技术动态,分析Python在2024-2025年及其后的发展趋势。
继续阅读 >
在学习 Python 的过程中,「面向对象」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一关。很多人听说它很重要,但一上手就懵圈: 到底什么是封装?继承是干嘛的?多态又是什么意思? 别急~这篇文章带你一次性彻底搞懂!
继续阅读 >
2025 年 10 月 7 日 ,Python 3.14 正式发布。Python 3.14 更新了自由线程、延迟注解、模板字符串等功能,最大的亮点是支持了去GIL(全局解释器锁 )的多线程模式,这让 Python 能更好地构建CPU多核多线程并行计算任务。
继续阅读 >
我是一个被 Python 折磨多年、又被它治愈无数次的程序员。 这两天翻了翻 Python 3.14 的更新日志,说实话,有点震惊—— 这次是真的狠活满满,底层、语法、性能全线升级。 不是那种“修修补补又一年”,而是能让整个生态“重构未来”的大版本。
继续阅读 >
这个问题在面试里出现的频率比你想象的要高。很多人平时用字典操作很随意,想删就删,用啥都行,但一到面试官让你解释 del 和 pop 的区别,就开始含糊。其实这俩看起来相似,干的事确实都是“删除”,但语义、行为、返回值、异常处理都不一样。下面我们一步步聊清楚。
继续阅读 >
那天吃完午饭,我正靠在工位上打着瞌睡,突然我们组的实习生跑过来问我一句:“哥,Python 的 generator 到底是干嘛的?我看文档上写能节省内存,但我一点没体会到啊。”我一听这个问题,瞬间清醒了。因为这事儿我当年也懵过,直到有一次线上日志炸了,才算真理解了生成器的妙处。
继续阅读 >
有时候下班晚了,我在公司电脑上跑个脚本,跑完就直接关机走人,第二天再打开,发现昨天开的那些 Python 进程已经没了。那问题就来了——Python 程序退出以后,它申请过的内存到底会不会全部释放?要不要担心“内存泄漏”这种事?
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