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下班晚了,我在公司电脑上跑个脚本,跑完就直接关机走人,第二天再打开,发现昨天开的那些 Python 进程已经没了。那问题就来了——Python 程序退出以后,它申请过的内存到底会不会全部释放?要不要担心“内存泄漏”这种事?
程序退出后,操作系统会接管一切
先说结论:在绝大多数现代操作系统里(Windows、Linux、macOS),只要进程退出,操作系统都会把它占用的内存完全回收。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租房子,Python 在运行的时候向系统申请了一些房间(内存页),程序一退出,系统房东直接把钥匙收回来,下一个进程再租的时候就是干净的。
所以站在应用层开发者的角度,一般不用担心 Python 退出后内存还被“占着”。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你跑这个脚本的时候,内存会飙一下,但等程序结束,任务管理器或 top 里这块内存就立刻释放回去了。
但 Python 自己的内存管理有点“讲究”
不过问题没这么简单。Python 有自己的内存管理机制,它会在运行时维护对象、引用计数,还有垃圾回收器。你在程序里分配的对象,不一定立刻归还给操作系统,而是交给 Python 内部的 内存池(pymalloc) 管理。
比如:
如果你盯着内存监控,会发现删除列表以后,进程的内存占用可能不会马上掉下来。这不是“内存泄漏”,而是 Python 自己把内存留在池子里,以备下次再用。
所以在 进程存活期间,Python 的内存使用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大一些,不会立即释放回系统。但 进程一旦退出,不管 Python 有没有把那块内存还回去,操作系统都会强制收回。
有些情况会“看起来像没释放”
这也是很多人困惑的来源。举几个常见的坑:
循环引用没被及时回收
这里 Node 自己引用自己,导致引用计数没归零。Python 的垃圾回收器会定期检查循环引用,但如果程序很快退出,有可能你会觉得“哎呀内存没回收”。其实没关系,退出时操作系统会兜底。
C 扩展模块申请的内存
如果你用的是 numpy、pandas,这些底层是 C 写的库,它们可能直接用 malloc 向系统申请内存,而不经过 Python 的内存池。这种情况下,释放的时机取决于库本身。但即便它们忘记释放,进程退出后操作系统也会强制回收。
运行完退出,不会真的“泄漏”到系统。
长时间运行的服务
如果是脚本跑完就退出,那内存回收问题不用担心。但如果你写的是一个常驻的服务,比如 Web 服务器,Python 的内存池就可能导致进程越跑越大,看起来像泄漏。实际上是池子越来越膨胀,不还给系统。这时就要用一些监控工具(objgraph、tracemalloc)来排查。
验证操作系统回收
来做个实验:开一个 Python 脚本,分配大内存,然后观察退出前后系统内存变化。
运行它的时候,你会看到 Python 占了 500MB。20 秒后程序退出,再去系统监控里看,内存立刻掉回去了。这就是操作系统的作用。
那到底什么时候需要担心?
总结一下:
- 短命脚本:完全不用担心,退出就全清了。
- 长命进程:要小心 Python 的内存池和循环引用,可能导致内存占用持续上升。
- C 扩展库:要确认它们有没有良好释放,否则进程内存可能异常膨胀,但还是会在退出时被系统收回。
所以,如果你是在写日常的数据处理脚本,根本不用操心“退出时内存没释放”这种问题。Python 进程死了,操作系统自然会帮你清干净。但如果你在写的是长期运行的服务,就需要理解 Python 内存管理的特点,搞清楚为什么内存不降,什么时候该用工具查泄漏,什么时候该重启服务。
说白了,进程退出 = 系统兜底清理,这是操作系统的保证,不是 Python 的恩赐。
以上就是“当Python退出时,是否会清除所有分配的内存?”的详细内容,想要了解更多Python教程欢迎持续关注编程学习网。
扫码二维码 获取免费视频学习资料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www.phpxs.com/post/13588/
- 转载请注明:转载必须在正文中标注并保留原文链接
- 扫码: 扫上方二维码获取免费视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