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公司要训练一个深度学习模型 数据量特别大。单机跑了三天三夜 还在第二个epoch。老板催得紧 我急得要命。传统的多进程方案试过了 效果不理想。后来同事推荐了Ray 说是专门为机器学习设计的分布式框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我开始接触Ray。
01
Ray最吸引我的地方 就是它的简单性。不需要复杂的集群配置 几行代码就能把单机程序变成分布式的。
就这样。以前需要写一堆进程通信代码 现在只要在函数前加个装饰器。Ray会自动处理任务分发 资源管理 结果收集这些麻烦事。
02
真正让我感受到Ray威力的 是在处理超参数调优时。之前用GridSearch调参 一个个组合试过去 慢得让人绝望。用上Ray的Tune模块后 整个世界都不一样了。
这个调优过程 原来要跑一整天 现在两小时就搞定了。ASHA调度器特别聪明 会提前停止那些表现不好的配置 把资源留给有希望的组合。
03
Ray的Actor模式也很有意思。适合那种需要保持状态的场景。我用过一次做在线学习系统 模型需要不断接收新数据更新。用普通的@ray.remote装饰函数不行 因为每次调用都是新的进程 状态保存不了。
Actor会一直存活 状态持久保存。这对于需要维护模型状态的应用来说 简直太方便了。当然也有坑。
04
最大的坑是内存管理。Ray默认会把所有对象都放在对象存储里 数据量大的时候容易内存溢出。我有次处理图像数据 几个G的numpy数组传来传去 机器直接卡死了。后来学会了几个技巧。首先 大对象要用ray.put()手动放到对象存储 避免重复序列化。
其次 及时删除不需要的对象引用。Ray的垃圾回收不是特别积极 需要手动清理。
还有就是监控资源使用。Ray Dashboard很有用 能看到每个节点的CPU 内存占用情况。
05
现在我们团队的大部分ML项目都在用Ray。从数据预处理到模型训练 再到超参数调优 一套框架搞定。最让我满意的是Ray的生态。Tune做超参数搜索 RLlib做强化学习 Serve做模型部署。各种场景都有对应的高层API。不过说实话 Ray也不是万能的。简单的并行任务 用multiprocessing可能更直接。Ray的优势在于复杂的分布式场景 特别是机器学习workload。还有就是调试比较麻烦。分布式系统的通病 错误堆栈不够清晰。建议先在单机上把逻辑跑通 再上分布式。总的来说 Ray是个很棒的工具。特别适合那些对性能有要求 又不想深入分布式系统细节的ML工程师。试试看吧 说不定能解决你现在的性能瓶颈呢。
以上就是“Python分布式计算Ray: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并行计算框架应用实战!”的详细内容,想要了解更多Python教程欢迎持续关注编程学习网。
扫码二维码 获取免费视频学习资料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phpxs.com/post/13323/
- 转载请注明:转载必须在正文中标注并保留原文链接
- 扫码: 扫上方二维码获取免费视频资料